國治理環境的宏觀背景
中國自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過去的15年中,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10.1%。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大經濟體。2006年的GDP總量已達20萬億人民幣, 與2005年相比增長率達10.7%以上, 外貿總額已超過2萬億美元。與快速的經濟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相伴而生的是給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給人體健康和自然資源帶來的嚴重危害。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了環境的退化問題,正在努力向更加均衡的發展模式邁進,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的理念,并將理念付諸于行動。制定了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規劃,在其中突出了環境管理的內容;構建了完善的現代化的環境、制度、政策體系;加強了環境機構建設,將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中國環境問題依然嚴峻
我國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1.9億噸,占全世界排放總量的14%)僅次于美國(54.7億噸,占全世界排放總量的24%),居世界第二位;部分水域污染嚴重,水資源缺乏以及空間分布不均的局面進一步惡化;固體廢棄物尤其是城市垃圾的處置水平仍然偏低。
中國環境保護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足以應對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環境壓力和挑戰,也不能夠充分獲得污染削減和自然保護所帶來的潛在經濟收益。
中國已成為過濾工業的巨大市場
中國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推動了過濾工業的發展,目前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過濾市場,其應用領域正在不斷擴大。我國的鋼鐵,煤炭,水泥,化纖,紡織品,服裝,電視機,冰箱,空調等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建筑竣工面積同樣位居世界第一。電力、有色金屬、糖、化肥位居世界第二位。因為技術和設備水平相對落后,中國工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污染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據相關機構估算,每年由于空氣和水污染導致的經濟損失占整個中國國內經濟總值的8%。因此煙塵、粉末和污水的處理已成為國家環保的重要任務。而過濾材料則是阻隔、回收煙塵、粉塵、污水處理及水凈化、空氣凈化的重要材料與技術手段。
“十一五”期間,我國環境保護投入將達到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以上,投入總額約達1.4萬億元人民幣;治理二氧化硫污染投入將達到3000億元,控制機動車尾氣、煙塵排放等約需投入2000億元;北京用于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投資將達750193萬元,環保投資總額為721.9億元。上海環保投入約占其GDP的3%左右,今年開始的第三輪環保行動將總投資預計在400億元左右,其中40億元用于崇明島的生態建設。
用于食品、飲料、化工、制藥、水處理、汽車、大氣污染及工業污染控制等的過濾系統、分離器及其它環保設備將會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
電子、芯片、精密機械、制藥和光學等工業的快速發展將擴大空氣潔凈技術和HAVC的市場。
駐極體、納米纖維、PTFE涂層或薄膜疊層技術將被推廣。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外商直接投資(FDI)的熱點之一。中國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第三。
中國在今后10年中將成為國際上過濾與分離工業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二。中國過濾工業的年增長率將達到10%~15%。
展覽會與研討會宗旨
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及亞洲整個地區的過濾與分離的產品開發,產品功能提升,產品應用擴大,進一步促進過濾與分離工業的技術與經濟交流合作,“2008年亞洲過濾與分離展覽會及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國際過濾展覽會及研討會”將于2008年5月28~30日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召開。中國及亞洲過濾與分離這一新興市場的崛起,已引起國內外產業界的強烈關注,巨大的潛在市場必將吸引國外愈來愈多的投資、貿易商。組委會已經向全球廠商招展并征集論文。屆時,展覽會將吸引全球客商前來參觀交流、洽談業務。
2006年展會回顧
Filtration & Separation Asia 2006 已于2006年11月15日-17日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成功舉辦。為期3天的展覽,123家企業參展,覆蓋國內18個省市和海外15個國家及地區, 其中不乏許多國際領軍的過濾與分離企業如:奧斯龍(Ahlstrom)、德星(DelStar)、賀氏公司(Hollingsworth & Vose)、佳斯邁威(Johns Manville)、諾信(Nordson)等。展場面積達6000m2,吸引了4000專業人士參觀展覽會并洽談項目與合同,其中海外觀眾400余人。 同期舉辦了《第四屆中國國際過濾材料研討會》,來自美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的專家、學者宣讀論文15篇;120位國內專業人士以及20余位國外專業人士參加了研討會。另外,還有日本、韓國、伊朗、印度、俄羅斯等國均有龐大的參觀采購團到會參觀。展會的各項數據較前幾屆都取得明顯的突破,目前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過濾與分離技及產品展。
|